全国医学领域最强的几所院校,不少人都能脱口而出:协和、北大、上交、复旦。但要说谁最强,很多人会指向协和合法的配资app,毕竟在医学界,协和的名气太大了。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北大的名气而选北大,毕竟北大是全国最顶尖的高校。
评价医学院的排名,每个人的角度不同,有的人只看临床医学学科,有的人看附属医院水平,有的从学科评估角度,有的看包括含了所有医学学科的整体实力,各有各的说法。有的学校重视学术,有的学校重视临床,聚焦的方向不太一样。
如今一所高校正式宣布该校医学院已经连续15年在科研领域保持第一名,这所高校就是:上海交通大学。对于这样的成绩,很多人对上交表示祝贺,也有部分网友说上交医学院只会冲学术发论文,到临床就不行了,当然这种说法比较偏颇。
01
顶尖的科研实力
近日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大会。在会上,正式宣布2024年医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资助项目数837项,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医学院校第一;新增创新研究群体1项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1人、优秀海外青年科学基金13人、国自然重大/重点项目30项。
图源:上交医
这样的成绩让所有的医学院都羡慕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是评价一所医学院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。上交一个医学院的成绩就抵得上众多211甚至一些985高校一个学校的成果。
对于这个成绩,很多人交口称赞,但也有人表示不认同。反对者认为天天发论文搞科研不是医学的任务,医学的主要评价指标应该是“治病救人”,也就是一流的医术+一流的药品及器械。反对者有反对者的道理,但是医学是一个整体的工程,科研和临床密不可分,不可切割。世界上没有只做临床不做学术的医学院,也没有只做学术不做临床的医学院。没有临床做基础,学术就成了无根之源,没有学术做支撑,临床的技术迭代就很难实现。因此各大医学院都是临床+学术并行,顶多就是更加重视哪个的问题。
上交医学学术做的好,在ESI中已经体现。ESI最新排名中,临床医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4个学科引文量进入全球前1‰,其中,临床医学全球排名85位,为全国第一,同时,发文量为25位,排名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。发文量之大,叹为观止。
上交医学的科研不仅有论文,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保持国内顶流。2024年医学院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,其中创新团队(一等奖) 1项,2024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7项。
科研成果转化质量非常高。2024年,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合同数654项,合同总额5亿元,位居国内医学院前列;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类转化合同83项,转化合同金额2.58亿元。
在学术为导向的软科医科实力评级中,交大医学连续三年排名第一。
图源:软科
为什么上交医学的科研如此突出?主要原因还是重视。
从制度上对科研进行了保障。医学院设立“双百人”计划,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,实施“博士后”激励计划,实施“高水平创新团队”项目,实现临床-临床、基础-临床、医学-理工学科协同创新。组建医学院“临床研究中心”,持续开展“多中心临床研究”,提升临床研究能力。
强大的高端人才队伍是科研的保障,目前医学院有两院院士22人,国外院士17人次。
众多高能级科研平台保证了科研的顺利进行。医学院现有国家级平台15个,省部级核心平台48个。有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(上海),拥有5个国家医学中心,占全国18%。
在会上,院长范先群提到未来的核心任务,其中之一就是:做大做强人才队伍以及海外科研合作,增加合作论文数量。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医学领域万分之一学科突破。
对科研的高度重视,让上交医学的学术排名领先全国。
02
学科及临床硬实力
以上交和复旦医学做对比,看看情况如何。
上海交通大学:
学科评估:第四轮临床医学A+,药学/基础医学(A-)。第五轮学科评估没有统一公布,有些学校自己公布了,但是标准似乎不太一样有的用2%有得用3%作为A+标准,A/A-以此类推。根据网传资料,上交第五轮基础/临床/口腔A+,护理A-。
一流建设学科4个:临床医学、口腔医学、基础医学、药学。
2024年医学领域重大奖项:国家三大奖2项(技二、科进创新团队奖),华夏医学科技奖7项。
复旦大学
学科评估:第四轮临床/基础医学A,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/中西医结合/药学(A-)。从学科评估看,复旦的四大核心学科都进入了A类(临床、公卫、基础、药学)。第五轮网传基础/公卫A+,临床/药学/中西医A,医学技术/护理/药学A+,护理A-。
一流建设学科5个: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药学
2024年医学领域重大奖项:国家三大奖1项一等奖。华夏医学科技奖5项。
在复旦大学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医学排行榜上,复旦有2所医院进入4A+(中山、华山),上交同样有2所进入4A+(仁济、瑞金)。3A+中,复旦2所(儿科、肿瘤),上交1所(附九)。2A+,上交1所(新华),复旦1所(耳鼻喉),1A+均没有医院上榜。上交医学可不是只会做学术,其附属医院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同样处于前几位。
从对比来看,复旦医学和上交医学目前还算是半斤八两,难分伯仲。两校都是合并的医学院校,复旦合并的是上海医科大学,上交合并的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。当年都是211级别的医学院校。
03
回顾与建议
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究竟要不要把科研放到第一位,不少人有争论。其实现在各学校都比较重视医学的科研,只是重视程度有所区别而已,近些年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一个重大趋势就是“临床科学家”的培养,也就是培养既能治病又能科研的人才,体现了医学的综合性。看看附属医院的表现、科技成果等等硬指标,说上交医学只会发论文的太偏颇了。
上交医学发展的速度之快让人赞叹,毕竟从合并的医学院校来说,在当时不少人眼里,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不如复旦合并的上海医科大学。
回到高考,读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,就业地域性较强,学历门槛较高,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条件,合理选择。读研也有学硕、专硕、学博、专博之分,差别很大,合理学则。